English | 学校官网 | 联系我们 |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

文章来源:       时间:2010/06/08  点击次数:   [ 字体:  ]  

第一节 校园火灾的特点和类型

一、校园为什么易发生火灾

高校历来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防火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的防火重点单位,不论是哪一类型、性质的高校,都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高校除学生、教职员工外,还有大量的人员进入校园内从业、经商,因而形成了高校人员群体的层次差异。有的人员防火意识、防火能力较强,有的则较低,不注重校园的防火工作,加之人多工作面广,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很难深入开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给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据统计,高校的火灾中80%以上源于人为因素,而学生宿舍、工棚、各类暂住人员租住地等生活场所更是火灾的多发区,习惯性违规违章行为成为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什么是习惯性违规违章行为?举例说明,如有人想看一看油箱里是否有油,即划火柴照明,结果引燃油箱中的汽油从而发生火灾。根源在于此人习惯性想到火柴可以照明,而恰恰忽视了明火可导致易燃物着火。还有一名焊工焊接金属空桶,却发生了着火爆炸事故,原因在于他忽视了这只空桶曾经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正是桶内的残留物品引起了火灾。其它像躺在床上抽烟、乱扔烟头、在火源附近堆放可燃物品、不分场所燃放烟花爆竹、穿化纤衣物进入防静电场所等等,多带有习惯性,且较为普遍。这种习惯性行为看似小事,却往往是酿成重大火灾事故的根源。

有的学校历史较长,现存较多砖木结构的老建筑,很有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色彩,有的可称为古迹或是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但这些建筑一般存有较大的火灾隐患。风干的木结构极易被电气火源、生活火源点燃,且不易扑救。另外,老建筑也易遭雷电等自然界外力侵害。

总之,高校实验室及实验多,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多,用火用电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老化的破旧建筑物多,在建的建筑工程多,人员密度高、集中而又相对分散,且习惯性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消防安全教育宣传不够深入和普及,安全管理时有疏漏,…… 等等这些均是火灾的成因。

二、高校火灾的特点

1、具有火灾事故突发、起火原因复杂的特点。

学校的内部单位点多面广,设备、物资存储较为分散,生产、生活火源多,用电量大,可燃物特别是易燃物种类繁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不一 …… 造成起火,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作用,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火灾。从时间上看,火灾大都发生在节假日、工余时间和晚间;从发生的部位上看,多发生在实验室、仓库、图书馆、学生宿舍及其他人员往来频繁的公共场所等存在隐患的部位及生产、后勤部门及其出租场所,这些部位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具有突发性。

2、高层建筑增多,给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高校因受扩招、大办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等教育产业化的驱动,及高校之间教学、科研的竞争,各个学校的建设规模都在不同程度上迅速扩大,校园的发展较快,校内高层建筑增多,形成了火灾难防、难救、人员难于疏散的新特点,有的高层建筑还存在消防设备落后、消防投资不足等弊端,这些都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3、火灾容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高校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多,动植物标本、中外文图书资料多,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往往是国家筹集资金购置的,发生火灾损失后,很难立即补充,既有较大的有形资产损失,直接影响教学、科研与实验的正常进行,更有无形资产损失。珍贵的标本、图书资料是一个学校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须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和保存,因火灾造成损失,则不可复得。因而,这类火灾损失极为惨重,影响极大。

4、人员集中,疏散困难,火灾往往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影响极大。

高校人口密度大,集中居住的宿舍公寓多,宿舍公寓内违章生活用电、用火较多,吸烟现象普遍,因用电、用火不慎而发生火灾后,火势得不到控制能很快蔓延,火烧连营,在人员密度大、影响顺利疏散逃生的情况下,难免会造成人身伤亡。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一旦发生火灾,会迅速传遍社会,特别是出现人身伤亡,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校园常见的火灾类型

校园火灾从发生的原因上可分为以下类型:

1. 生活火灾

生活用火一般是指人们的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点蚊香、吸烟、烧荒、燃放烟花爆竹等,由生活用火造成的火灾称为生活火灾。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炊事、取暖用火的能源选择日益广泛,有燃气、燃煤、燃油、烧柴、用电等多种形式。学生生活用火造成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在宿舍内违章乱设燃气、燃油、电器火源;火源位置接近可燃物;乱拉电源线路,电线穿梭于可燃物中间;违反规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大功率照明设备,用纸张、可燃布料做灯罩;躺在床上吸烟、乱扔烟头;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玩火等。

案例一:1992年,某大学的一名大一男生,酒醉后躺在床上吸烟,但他很快就睡着了,烟头掉落在床上,引燃床上铺盖及宿舍内的其他可燃物,造成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极为深刻。

案例二:1995年,河北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暑假住校,夜间用蜡烛照明看书,突然想起去别的宿舍看望同学,两个多小时后回来,宿舍内的所有物品已化为灰烬。其原因是未熄灭的蜡烛先引燃书本,继而引燃其他可燃物发生火灾。

案例三:1998年,某大学一名学生的一台悬于床头的台灯长时间未关断,灯泡热能烤着纸做的灯罩,引起火灾,烧毁整个宿舍。

另外,学生在宿舍或实验室违章使用燃气灶具,因管理不善引起火灾事故的情况也有时发生。

案例四:1998年,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利用假期帮助老师搞实验,为求方便,在实验室居住并违章使用小燃气灶做饭,在有事离开时忘记了关掉气灶,长时间的燃烧引燃周围的衣物酿成火灾,整个实验室被火灾吞噬,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由于多数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违章生活用火严重,酿成火灾已成必然。有统计表明,生活火灾已占校园火灾事故总数的70%以上。安全使用生活火源必须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必须学会自防自救。

2. 电气火灾

目前大学生拥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大到电视机、电脑、录音机,小到台灯、充电器、电吹风,还有违规购置的电热毯、热得快、电炉等电热器具。学生宿舍由于所设电源插座较少,大学生违章乱拉电源线路现象普遍,不合安全规范的安装操作致使电源短路、断路、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负荷增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隐患增多。电器设备如果是不合格产品,也是致灾因素。尤其是电热器的大量不规范使用,极易引发火灾。

案例一:199812月,河北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上课前没有关断电褥子的电源,由于电褥子的开关接触不良失火,烧毁整个宿舍。

案例二:20024月份,某高校的学生宿舍楼连续4次发生电气火灾,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其中两起是违章使用电炉引起,另两起是使用“热得快”烧水引发。四起火灾都是使用者中途遇事离开宿舍,忘记关断电器电源所致。

3. 自然现象火灾

自然现象火灾不常见,这类火灾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雷电,一种是物质的自然。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大气层运动产生高压静电再行放电,放电电压有时达到几万伏,释放能量巨大。当作用于地球表面时,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它产生的电弧可为引起火灾的直接火源,摧毁建筑物或窜入其他设备可引起多种形式的火灾。预防雷电火灾就必须合理安装避雷设施。自燃是物质自行燃烧的现象。如黄磷、锌粉、铝粉等燃点低的一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下就可燃烧;钾、钠等碱金属遇水即剧烈燃烧;不干的柴草、煤泥、沾油的化纤、棉纱等大量堆积,经生物作用或氧化作用积聚大量热量,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发生火灾。对自燃物品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加强日常管理。

4. 人为纵火

纵火都带有目的,一般多发生在夜深人静之时,有较大的危害性。有旨在毁灭证据、逃避罪责或破坏经济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刑事犯罪分子纵火,还有旨在烧毁他人财产或危害他人生命的私仇纵火等。这类纵火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另外,还有精神病人纵火,是由于病人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而产生的,所以,精神病的监护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

第二节 校园火灾的预防

消防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师生员工应掌握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因此,师生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及时排查消防隐患,杜绝违规行为,共同筑就全民消防工程。

一、学生宿舍防火

大学生宿舍(公寓)是高校的防火重点部位之一,全面做好大学生宿舍(公寓)防火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生活用火是引发大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

案例:19975月,某高校的一名女研究生傍晚回到宿舍时,闻到一股强烈的液化气味,为看一看液化气灶何处漏气,以便采取措施,于是,她立即拉开了电灯。电灯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引起室内高浓度的液化气爆炸,引发大火,造成女研究生严重烧伤。

为了杜绝大学生宿舍(公寓)发生火灾事故,同学们要做到十戒:一戒私自乱拉电源线路,避免电线缠绕在金属床架上或穿行于可燃物中间,避免接线板被可燃物覆盖。二戒违规使用电热器具。三戒使用大功率电器。四戒使用电器无人看管,必须人走断电。五戒明火照明,灯泡照明不得用可燃物作灯罩,床头灯宜用冷光源灯管。六戒床上吸烟、室内乱扔烟头、乱丢火种。七戒室内燃烧杂物、燃放烟花爆竹。八戒室内存入易燃易爆物品。九戒室内做饭。十戒使用假、冒、伪劣电器。

二、公共场所防火

随着高校建设发展,教室、餐厅、歌厅、舞厅、放映厅、网吧、图书馆、健身房等处,人员往来频繁、密度大。公共场所管理松散,部分师生防火意识不强,室内装修使用可燃物质、有毒材料多,用电量高,高热量照明设备多,空间大,吸烟者多,乱扔烟头、火种现象严重等诸多因素,都是严重的火灾隐患,这些地方时有重大火灾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群死群伤。

案例:1999年,某高校一年级一男生,晚饭后同朋友一起去校舞厅娱乐,休息时用一张点燃的报纸相互点烟,未熄灭的报纸随即被塞入沙发下,时间不长即引燃沙发,随即火势蔓延,烟雾弥漫,造成整个舞厅烧毁、多名大学生受伤的重大事故。

应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大学生上网很普遍,有关教训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案例:20024月,唐山市一营业性网吧起火,管理人员及在场的上网或娱乐人员大都不懂如何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逃生,酿成17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因此,同学们在公共场所滞留时,应掌握如下防火知识和方法:

1、清醒认识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时刻提防。

2、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规定,摒弃一切不利于防火的行为。

3、进入公共场所,首先要了解所处场所的情况,熟悉防火通道。

4、善于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做出准确判断,能及时扑救的要及时扑救,形成蔓延的要立即疏散逃生。

5、要具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及时帮助遭受伤害的人员迅速撤离、脱险。

三、消防安全宣传二十条

火险,随时随处可能发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以高度的消防安全责任感,科学的消防态度搞好火灾的预防,许多火灾都可避免。公安部消防局借鉴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消防宣传经验,依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从我国国情出发,专门编发了《消防安全20条》,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1)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

2)切莫乱扔烟头和火种。

3)室内装饰装修不宜采用可燃材料。

4)消火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

5)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6)切勿携带易燃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

8)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9)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

10)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物品。

11)发现煤气泄漏,速关阀门,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

13)电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丝、铁丝代替。

14)不能超负荷用电。

15)发现火灾迅速打电话119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16)了解情况的人,应及时将火场内被困人员及易燃易爆危险品情况告诉消防人员。

17)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18)必须穿越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前行。

1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第三节 灭火常识

一、火灾的四个发展时期

1. 火灾初起期

火势会因室内氧气减少而自动减弱。这段时间的长短,随建筑物结构及空间大小而不同。如初起期未能灭火,火势将因门窗玻璃或其他薄弱部分的破坏,得到新鲜空气补充而变大。

2. 火灾成长期

随着新鲜空气通道的形成,火势急剧加强,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当火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火势出现闪烁时人就很难生存了,所以成长期的长短是决定人员避难时间的重要因素。

3. 火灾最盛期

从火势出现闪烁开始,火灾最猛烈,持续高温达600-800℃。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4. 火灾衰减期

最盛期过后,火势衰减,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仅地上堆积物的焚烧残迹在微微燃烧,火灾渐趋平息。

由于火灾有着如上的发展过程,人们可以赢得时间,尽快把火灾扑灭在初起期。

二、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人类在同火灾的斗争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也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灭火就是设法打破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对火的进一步研究,形成了许多灭火理论和高效灭火方法,这为我们的灭火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1)冷却灭火法: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燃烧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的方法。水和二氧化碳是常用冷却灭火剂,水和液态二氧化碳可大量吸收燃烧热,使燃烧物温度迅速降低,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方法也常被采用在平时的防火工作中。如:控制可燃物的存放环境温度到自燃点以下,使可燃物不致发生燃烧等。

2)隔离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将其他可燃物疏散到安全地带,控制火势蔓延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宜于扑救任何的固体、液体、气体火灾。如灭火时迅速将没有燃烧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关闭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阀门或设备,阻止可燃气体或液体进入燃烧区;将燃料通过阀门和管道转移到安全的储罐;拆除临近建筑物等。

3)窒息法: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冲淡、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使燃烧物质因缺氧而熄灭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如平时灭火时采取的用石棉被、湿麻袋、沙土、泡沫灭火剂覆盖在燃烧物上灭火,就是使用的窒息法。

4)抑制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终止燃烧的链反应而使燃烧物停止燃烧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最多的有干粉灭火剂和卤代烷灭火剂。

三、常用的几种灭火剂

1)水。水是采用最广泛的灭火剂,大多数火灾都可以用水扑灭,它也是民间灭火采用最多的灭火剂。水作为灭火剂的最大特点是廉价、广泛,因而使用相当普遍。在具体的灭火工作中,水作为灭火剂,可以大量吸收物质燃烧热,从而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最终使燃烧终止。采用雾状水流还可稀释火场空气的浓度,也可以有效地扑救粉尘火灾。但应特别注意,水灭火剂不能扑救遇湿发生燃浇和爆炸的燃烧物,如碱金属、碱土金属等;也不能扑救带电物质、非溶性物质(如石油)、浓强酸类物质以及贵重、精密仪器、图书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常以液态形式储存在专用的容器(称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因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储存释放时可大量吸收燃烧热,从而达到终止物质燃烧的目的。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是很稳定的惰性气体,它可以充分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窒息。它挥发后不遗留任何残留物,而且不具有导电性,因而特别适合扑救高压下的电气火灾和精密仪器设备火灾,不适合碱金属、碱土金属、氢化物火灾。需特别注意的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不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灭火器喷管的金属部位,以防冻伤。当火场上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一定浓度时,还会使人呼吸困难,甚至使人窒息。所以要特别提放。

3)干粉灭火剂。这种灭火剂采用超微的化学物质粉剂,作用于燃烧物上,可断裂燃烧的链反应而使燃烧终止。它的种类也较多,如碳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磷酸铵盐灭火剂等。这种灭火剂的使用范围较广泛。但不适合扑救木才、轻金属、碱土金属和各种精密仪器设备的火灾。

第四节 灭火救助

一、及时报警

《消防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发现火灾立即报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受警单位和部门可及时组织人员、物资进行抢险,有效控制火势蔓延,减少公私财产和人员伤亡损失。“报警早,损失小”已成为人们广泛熟知的常识。由于错误估计自己的灭火能力、怕追究责任或影响声誉、不会报警、惊慌失措忘记报警及错误认为消防队灭火要钱等种种原因,导致人们不能准确、及时报警,贻误时机,使许多小火变成了大火灾,教训极为惨痛。所以无论火灾大小,都要及时报警,不应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准确掌握了报警时机,还要准确掌握报警方法:

1、发现火警,应准确拨打消防报警电话:一般火警,向保卫处(电话8210582106)和学校办公室(电话82027)报告;如果火势较大,蔓延迅速,预计难以控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可就地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2、详细反映火警情况:报警时应说明发生火警的单位与地点、着火物种类、现场有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烟雾火光火势大小、现场及周边的供水条件、报警人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基本要素。

3、报警后,要派人在有关的路口等待,接应消防车辆和人员顺利赶往现场。

4、向有关部门报警后,还应向周围人员报警,吁请周边人员一同采取有效措施灭火。

二、组织扑救

一旦发生火灾,采取有效灭火方法是战胜火灾的法宝。应明确掌握三个原则: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于火场主要方面;先控制火势、后消灭火灾;先重点、后一般。这三个原则是根据火灾特点,分析火场元素的轻重缓急得出的科学结论。根据灭火三原则,应采取以下扑救组织工作:

1、先报警,并向周围人员发出火警信号。

2、就地取材,立即使用火场及附近的灭火器具进行灭火,利用初起火灾的不稳定性,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3、若有多名人员,应立即组织扑救分工,分头抢险。

4、如有老弱病残人员和贵重物资,首先要疏散到安全地带。

5、如有火场指挥,一定要服从命令。

6、不莽撞行事,要特别注意安全。

7、消防人员一到,立即移交指挥权,并做好消防人员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逃生与自救

人,是最为宝贵的,火场上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身处火场,保护生命安全,是人的本能,但逃生无术,往往使人身临绝境,造成伤亡。所以,遇到火灾发生,除消防人员设法营救外。还要设法自救。

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

恋财物。 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

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 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

方向冲出去。 离房屋。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

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

地找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泼,千万不要 8、若所在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

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 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

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 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

泼水降温。 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

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也可用绳子,可把床单、被套撕成

条状成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

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

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到未着

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火灾时,人们有5种心理:一是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起火,大都表现出惊慌失措,过度紧张,或丧失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行动上易产生盲目性。二是容易从熟悉的通道逃生,很少利用不熟悉的通道逃生。三是恐惧心理加剧,火灾往往伴随停电,黑暗易使人往哪怕只有一丝光亮的明处躲避。四是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人处于绝境时,做出平时想都不敢想的行为,如高层跳楼等。五是盲目求同心理,起火后,一人奔跑,不管正确与否,其他人也紧紧跟随。有的火灾火势蔓延速度相当快,同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上述五种心理,很容易使人坐失良机,坐以待毙。采取正确行动,赢得时间,是安全逃生的生命之路。

一旦遇到火灾,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立即放弃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

(一)火场逃生方法

1、身处火场,要保持冷静,尽量迅速观察、判明火势情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迅速查明疏散通道是否被烟火封堵,针对火情,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最佳的逃生路线和方法。

2、如逃生必经路线充满烟雾,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脸部,防止或减少吸入有毒烟气,并低姿势或葡匐前进。

3、选择逃生路线,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如楼层起火时,先选用安全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等,如果这些通道已被烟火切断,再考虑利用楼顶窗口、阳台和落水管、避雷线等脱险。

4、有时,楼梯虽然已着火,但火势不大,这时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裹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虽然人可能受点轻伤,但可避免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早下决心,不要犹豫不决,否则,火越烧越大,就会失去逃生的机会。

5、如果楼梯烧断,可以通过房屋上的窗口、阳台、落水管或利用竹竿等逃生;一旦各种通道都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可以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退到未着火的房间,用湿棉被、毛毯、衣物等将门窗缝隙封堵,防止烟雾窜入。有条件时,要不断向门窗上泼水降温,延缓火势蔓延,等待救援。如果烟雾太浓,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并尽量避免大声呼叫,防止烟气中毒;火场上人声嘈杂,能见度差,叫喊时楼下人不一定听到,可以用打手电筒、抛出小东西等方法发出求救信号。

6、如果正常通道均被烟火切断,其他方法都无效,火势又逼近,也不要仓促跳楼,有可能的话,先在室内牢固的物体上拴上绳子,如无绳子也可用撕开的被单连接起来,然后,顺着绳子或布条往下滑,下到安全楼层或地面上。但必须保证安全系数和绳子或布条有足够的长度。

7、如果时间来不及,需要跳楼时,可先往地上抛一些棉被、床垫等柔软物品,以增加缓冲,且应注意不要站在窗台上往下跳,可用手扒住窗台或阳台,身体下垂,自然落下,这样,既可保证双脚先着地,又能缩短高度。

8、对被火包围的小孩、老人、病人要及时抢救,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再用绳子、布条等吊下去,争取尽快脱险。

(二)人身上着火的处理办法

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小风,大量新鲜空气冲到着火人的身上,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燃新的燃烧点。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衣服、帽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脱掉,如果一时来不及,可把衣服撕碎扔掉。脱去了衣、帽,身上的火也就灭了。衣服在身上烧,不仅会使人烧伤,而且还会给以后的抢救治疗增加困难。如化纤服装,受高温熔融后与皮肉粘连,且还有一定的毒性,更会使伤势恶化。

身上着火,如果来不及脱衣,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倘使有其他人在场,可用麻袋、毯子等包裹着火人,把火扑灭,或者向着火人身上浇水,或者帮助将烧着的衣服撕下。但是,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内所装的药剂会引起烧伤者的创口产生感染。

如果身上火势较大,来不及脱衣服,旁边又没有其他人协助灭火,附近有水池、河流时,可直接跳入灭火(虽然这样做可能对后来的烧伤治疗不利,但是,至少可以减轻烧伤程度和面积。),但不会游泳、不懂水性的人注意不要这样做。

四、火灾时人员疏散

(一)疏散人员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在遇险人员还不知道发生火灾,而且人数多,疏散条件差的情况下,义务消防队员应首先通知处于出口附近或最不利点的人员,让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使大部分人员安全疏散后,可视情况公开通报其他人员。如火势猛烈,且疏散条件较好时,亦可同时公开通报,但必须注意方法,防止发生混乱。

2、创造条件,疏导掩护。起火后,义务消防队员在发出火警通报的同时,要设法将所有的逃生通道和照明设施打开。通道较少时,可组织人员利用窗口、打洞等方法,开辟新的疏散通道。由于人们急于逃生的心理作用,起火后可能会一起拥向有明显的标志的出口,造成拥挤混乱。义务消防队员要设法引导,为人们指明其他疏散通道;同时要以镇定的语气不断呼喊,消除人们猝然遇险后产生的恐慌心理,使人们有条不紊地安全疏散。

3、在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或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时,义务消防队员要利用水枪等灭火器材,全力堵截火势发展,掩护被困人员疏散。如人员较多,聚集在出口时,要派人疏导,向外拖拉。有人跌倒时,还要设法阻止人流,迅速扶起摔倒人员,防止出现伤亡事故。

(二)安全疏散时的注意事项

1、睡觉时被烟雾呛醒,应迅速下床匍匐爬到门口,把门打开一道缝,看门外是否有烟火,若烟火封门,千万别出去!应立即改走其他出口。通过其他房间后,将门窗关上,这样可以起到阻隔烟火,延缓火势蔓延的作用。

2、不要为了抢救家中的贵重物品而冒险返回正在燃烧的房间,这样很容易陷入火海;从睡梦中惊醒后,不要等穿好了衣服才往外跑,此刻时间就是生命。

3、当人们被烟火围困在屋内时,应用水浸湿毯子或被褥,将其披在身上,尤其要包好头部,最好能用湿毛巾或湿布蒙住口鼻,搞好防护措施再向外冲,这样受伤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4、向外冲时,假如人们的衣服着火,应及时倒地打滚,用身体将火压熄。如果衣服着火者只顾惊慌奔跑,别人应将其扑倒,用大衣、被子、毛毯等覆盖他的身体,使火熄灭。

五、燃烧产物及烟雾的生成对人体的危害

任何物质的燃烧,都会生成燃烧产物。由于物质的种类繁多,因而燃烧产物也不尽相同。分析燃烧产物的成分,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物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汽和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的燃烧产物对人体无害,而大多数的燃烧产物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如二氧化碳,对人体的伤害很小,但它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可以使人窒息;其他的产物如二氧化硫等则对人产生直接的伤害。所以,在火场中,应尽量了解是什么物质在燃烧,燃烧有可能产生哪些产物,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一般可采用眼看、鼻闻等直接的方法来判断,大部分对人体有危害的产物都带有刺激性的气味,有比较浓厚的烟雾。通过烟雾的颜色有时可准确地判断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

烟雾伴随燃烧同时产生,弥漫于空气中,常常对火场中人员的眼膜、呼吸道等造成强烈的刺激,并且导致窒息。大量的数据表明,很多人员伤亡,并不是由火直接伤害,而是由火场上的有毒烟雾所致。很多人不具备这些常识,往往成为火灾无辜的牺牲品,很是遗憾。

案例:广州一家娱乐场所,一楼娱乐厅发生火灾后,大火并没有蔓延到楼上就被扑灭,但居住在五楼的8名女服务员却全部死亡,后来火场消防技术人员经过对火灾现场的勘察和死亡人员的尸检证实,由于该娱乐场所大量使用有毒材料进行装修,有毒材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是这8名女服务人员致死的直接原因。

身处火场,要特别提高警惕,有条件的应带好防毒器具,无条件的应就地取材,把毛巾、口罩或其他布料用水浸湿捂在嘴上,减少有毒气体的吸人。若有风镜也应带好,以保护眼睛。这样,能有效避免人员的无辜伤亡。

六、火场救人方法

在火场救人,十分危险,需要专门知识及特别装备,一般来说应该让消防员担负这种工作。

但倘若有人被困或遭浓烟呛晕而必须相救,就要注意两点:避免受伤;迅速行动。别先替伤者护理伤势,应迅速救他离开火场。

如果火势太猛或大楼快要倒塌,切勿冒险进入。

假如毒烟弥漫火场,切勿入内。有些家具燃烧时会产生致命的气体,应等待消防员带防毒的呼吸装备前来援救。

进火场前,把绳子一端拴在腰间,另一端叫人在外面拿着。万一迷失方向,可凭绳子循原路走出火场;即使被烟雾呛晕,外面的人也可以将其拖离火场。(先与火场外的人取得默契,例如预先说好自己会一直轻轻拉紧绳子;绳子一软下来,他们就应拖自己出火场。)

用湿手帕掩住口、鼻,或戴上口罩,以抵挡浓烟,但不能防止吸进有毒气体。

如有湿毛毯或大衣,搭在肩上或拿着带进火场去,可用来包裹伤者。

进入火场时,每开一道门,先用手背触碰门把手,假如烫手,切勿进入。若门把手不烫手,开门时应紧握门把手,以免房内的热气流把门冲合上或把人冲开。假如门是向外开的,应用脚顶住门,以免它突然弹关。若逃生去路快要被截断,切勿继续前行。

深呼吸几下。打开一道门缝,先让热空气散掉,然后进去。

进入浓烟密布的房间时,身体尽量俯屈靠近地面。必要时匍匐而行。找到伤者时,迅速带到安全地点。脱离险境才可施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