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时间:2011/10/20 点击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高校校园网宣传:
“法院传票”、“涉嫌洗钱”、“包裹藏毒”、“刷卡消费”、“退税、退费”、“救急汇款”、“虚假中奖”、“高薪招工”、“低价购物”等电信诈骗伎俩,你知道吗?请各位同学注意防范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珠海市公安局提醒您: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不透露、不轻信、不转账”。
1、不透露:不贪小利或诱惑,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个人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应立即与身边亲友核实或求助110。
2、不轻信:不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或危言耸听,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电话,不给不法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3、不转账:封堵不法分子的最后一扇门,不向陌生人或不明账户汇款转账,不到柜员机进行任何操作,特别注意柜员机操作中出现的英文界面,请立即中止操作并退卡,保证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
1、包裹藏毒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邮局名义致电或发短信,称你有一个包裹需领取,后又发现里面藏有毒品,警方已受理。冒充警察的人会说你可能身份资料被泄露并用于犯罪活动,让你去银行柜员机安装(升级)一个安全保护或追踪报警系统,通过英文界面操作后你银行卡内的钱会全部转入诈骗分子账户内(或称你所有银行账户内的钱都不清白,需将钱转入他们提供的“监管账户”)。
防范攻略:1、不信、不怕、不转账;2、收到邮局领包裹的电话或短信,请拨打邮局咨询电话:11185。3、0756-27或23开头的电话为小灵通号码,非司法机关或某职能部门的电话。
2、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以“电话欠费”、“领取法院传票”等为幌子,冒充某市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称你的身份资料被盗用并开设了银行帐户涉嫌洗钱等犯罪,套取你的银行存款情况,再以监管或冻结账户为名要求你将存款转入指定账户;或者要你将所有银行的活期、定期、股票等资金取出集中汇入一张新开卡内,并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功能,套取密码后通过网银将钱转走。
防骗攻略:此类诈骗案件,由于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能够随意改变主叫号码,使其来电号码显示为预先设定的电话,如果市民接到“019”或带“+”号开头的,自称是电信局、邮局、银行或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的(语音)电话、手机短信时应提高警惕:1、窃记不可打114咨询来电是否为执法机关电话,应重新回拨来电号码确认。2、不能轻易透露个人资料或银行存款情况。3、不可轻信对方,第一时间与身边的亲友商量。
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问话做笔录的,公安机关也没有设置所谓的监管帐户,所有涉案的调查工作都会依照法定程序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再执行,所以市民不必理会,如有疑问请拨打110!
3、冒充亲友诈骗(又称“猜猜我是谁”诈骗)
诈骗分子拨打你的电话,让你“猜猜他是谁”,凭声音你误认为是某位亲友,对方顺势冒认,并称手机已更换新号码。之后对方就会再次致电给你,编造因“嫖娼”、“赌博”、“涉毒”等违法活动被公安机关拘留等谎言向你借钱,让你汇钱至指定账户。
防范攻略:1、核实对方是否就是你认识的亲友;2、不轻易汇钱,更不要向非你亲友户名的账户汇钱。
4、退税、退费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你的房屋、车辆资料或在校学生的家长通讯册,再冒充税务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款等活动,要求你到银行柜员机按对方提示进行“退款”操作,实为将你银行卡内存款转走。
防骗攻略:接到此类电话应不予理会,现在我国没有购房或购车后可退税的政策,更不可能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进行退款,因此遇有这种电话均可认定为诈骗电话。
5、银行卡消费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称你的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百货)刷卡消费6388元或者划扣年费1200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某号码咨询。你如果回拨电话,假冒银行及公安局工作人员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柜员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
防骗攻略:银行的信用卡消费短信,会指明信用卡后4位号码,如果没有写出具体号码的可直接识别为诈骗短信。如果对方称有人盗用身份开卡进行消费或涉嫌犯罪的应提高警惕,第一时间与身边亲友商量;如果对方要你拿银行卡到柜员机进行升级操作请不要相信,如有疑问请拨打110。
6、虚假中奖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新产品促销抽奖或“非常6+1”中奖为由,会以网络、电话、短信方式通知你,你如果相信,诈骗分子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要求你汇款。
防骗攻略:市民收到中奖电话或短信,应马上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对方提供在互联网上中奖的验证,不向对方转帐汇款。
7、网络诈骗
诈骗分子制作“钓鱼”网站,通过互联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主要作案类型有网络交友、中奖、订机票、贷款、炒股、招工、购物、冒充QQ好友等。
防骗攻略:网民在上网时要时刻防范“钓鱼”网站,切勿相信互联网络发布的虚假信息。对已经开通网上银行服务功能的网民,进行网银操作时必须登录官方网站,防止网银密码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