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时间:2010/03/29 点击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短信诈骗
该类诈骗在08年下半年共受理了7宗,其中10月7日这一天就发生了3宗,诈骗手段以及诈骗人留下的联系号码都是一模一样,可以断定是同一团伙所为。
。
典型案例:10月7日12时50分,某学生报称:10月7日12时许,事主收到手机13554475929短信,称事主10月6日在华润万家商场消费5930元,还给了一个2760131的咨询电话,后事主打了该咨询电话,一接电话女子叫事主打2370104报警,接电话男子称已立案,并让事主打2730583电话申请银行卡密码保护,接电话另一男子让事主在柜员机按其操作将卡内钱转到银行一帐户,等到密码升级后再将钱如数返回,后事主在柜员机上将5000元帐到6228480702371399511帐号上,后发现被骗。
作案特点以及手段分析:
(1)诈骗份子采用群发器发送“中奖”、“银行卡消费”等虚假信息,利用学生贪图小便宜以及遇事易恐慌的弱点。
(2)诈骗份子首先会通过某种方式赢得受害者对其的信任,然后将受害者一步一步地引向其安排好的陷阱,导致受害者不能自拔,任由摆布。
网络诈骗
此类诈骗在所有诈骗案件中占比例最大,以08年3月份以及10月份发案最为突出。
典型案例:10月1日12时,某学生报称,2008年9月25日下午15时许,其在学校图书馆电脑室上网聊天的时候,从QQ里跳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里的信息提示其成为腾讯公司的白金客户,奖品是3.8万元人民币奖金和一部三星笔记本电脑,中奖联系电话0755-29320050。事主先后被诈骗分子以“个人所得税”、“运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将13850元人民币汇到户主为“谢新飞”的农行帐号上(帐号为6228480810276129311),后发现被骗。
(1)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在网上大肆发布虚假中奖、优惠等信息。
(2)以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条件进行诱惑,引诱受害者走进其设计好的圈套。
电话诈骗
典型案例:2009年2月11日至2月13日期间,某学生被一名男子在电话里冒充其朋友,称自己在外地因为“出事”要被派出所罚款,让其汇钱过去,分三次共诈骗其8000元人民币。
(1)诈骗份子谎称是受害者的朋友,让受害者猜猜其是谁,并告知现在已经换了新手机号码。然后通常在第二天打电话给受害者谎称出了事要求汇款。
(2)诈骗份子冒充电信、公安、法院等身份人员,打电话谎称“银行帐户存在风险”的方式进行诈骗。
(3)打电话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团伙头目多为台湾籍人,成员涉及台湾籍、湖南省籍、吉林省籍人。冒充亲友诈骗团伙的主要是广东茂名电白籍人。
假币诈骗
该类诈骗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起发生了4宗,7月份发案最为突出。
典型案例:2008年6月18日19时至20时期间,某学生在网上零售手机,被一名男子以使用假币购买手机骗去一部诺基亚N95型手机(于2008年5月买的,当时价值2800元).该学生收到2900元均是假币。
(1)诈骗份子通常会选择在柜员机附近或者光线昏暗的地点进行交易。
(2)诈骗份子在购买受害者的东西之前,一般没有过多的讨价还价。
推销商品诈骗
此类诈骗去年以来时有发生,发案数虽不多,但是由于同学们的警惕性不够高,对上门“推销”的人员轻易相信,最后导致被骗。
典型案例:10月5日13时50分,某学生报称:其于10月4日在宿舍内被一名自称是真彩笔业分公司业务员“唐丽娥”的女子以兼职推销公司产品的名义,给了全部文具货款3600元,但收到的货只价值998.4元,被骗去2601.6元。
(1)诈骗份子利用部分同学贪小便宜的心理或者是抓住某些同学生活困难的现状,以大大低于市场价的商品推销给学生,让学生充当“销售代理”,并美其名曰“帮助同学们勤工俭学”。
(2)所推销的商品一般是数量不足或是以次充好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3)诈骗份子一般是中年女性。
以求助方式诈骗
典型案例:2008年10月11日12时许,某学生在京师家园公车站等公车时,遭到三名男子以及一名女子合伙诈骗。三名嫌疑男子驾驶一辆银灰色小轿车,自称是海尔公司的员工,车上的财物被盗,请求该学生借钱加油,该学生上车后,三名男子以借用学生的银行卡收取汇款为由,将卡内2100元骗走。同时,以借用该学生的手提电脑发送机密文件为由,将电脑骗走。
(1)诈骗份子谎称自己某知名公司的高层人员,一般为3-4人,作案时驾驶一辆小轿车,车上一般有一名中年女性。
(2)以出差到珠海财物被盗为理由,借钱加油。
(3)将受害者骗上车后以各种理由将银行卡内存款、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骗走。